医疗器械研发,哪个环节申请专利最合适?

时间:2016-10-10

      Q1: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要多次修改,最终才能制造出样机,即使有了样机,也可能会做出改进,那么,在哪个环节申请是最合适呢?

      事实上因为产品的开发周期非常长,医疗器械行业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不知道你们的产品在设计开发还没有定型的时候,是否涉及到要给外部相关的机构来看,如果没有的话,那我建议等设计定型之后一定要申请专利。不过前期的话,因为方案在不断修改,要跟研发经常沟通。

      最初要评估方案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如果核心部分是不会修改的,那么你就对不会修改的那个部分的技术特征进行申请。对要修改的技术特征这个也要涉及到我刚刚讲的,专利期限的延长这一问题,那你就要对这些需要修改的技术进行综合评估,评估什么时候申请专利比较合适,评估的时候最开始要考虑抵触申请的应用,就是说自己的在后申请不会因为自己在前申请的公开而导致在前申请作为一个前案来回驳在后申请的创造性。这块的话,我觉得更多的是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了解研发的进度,然后进行一些技术点切割和合理安排申请时机。

    医疗行业商标.png

      Q2:如果公司项目较多,或产品线较多,怎样会有比较好的方法让IP能够及时嵌入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

      如果公司IP团队的人员比较多,那可以按照每一个IP人员对接多少个项目来配比。比如,我们的IP人员比较多,我们IP跟研发的比例是1:10,就是一个IP人员对接10个R&D工程师,相对一般的企业IP的配置会多一些。

      对一般的企业要考虑人员配置不够的情况下,该怎样去开展IP风险防控这一块工作内容呢?我建议,要分优先级,比如,要搞清楚哪些项目或者哪些产品线对公司的影响或者对公司的价值是最大的,先抓重点,最先完成这一部分的内容,如果时间充裕,或者资源有进一步支持的情况下,再开展一些次优先级的。就是要按轻重缓急来安排工作。

      另外一块的话,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要跟研发去沟通,如果在IP人员不够的情况下,可以内划一下IP跟R&D的职责,比如说专利分析涉及的第一个流程是要确定检索式,初步筛选出跟产品相关的(有可能不是字面直接相关的)专利,然后把这些筛选出来的结果进行严格比对,得出一些风险专利。在这个过程中,IP人员需要把研发可以做的,比如说,IP工程师初步筛选出字面相关的或者有非常相近方案的专利之后,给到研发,让他们自己去阅读,然后由研发来判断哪些跟他们当前使用的技术方案是最接近的,再由IP来审核研发判断的结果,双方进一步的沟通,最后得出专利的分析结果。

      我讲的就是说在人力资源不够的情况下,怎么去开展专利分析的工作,关于专利申请这一块的话,如果人数不够,最好的办法就是教会R&D挖掘专利,如何发现有价值的地方,然后再进行IP和R&D之间的内部讨论。最终确定出哪些专利可以申请,能以什么样的方式申请,具体的专利布局这一块参见我的课件。

    反垄断商标.png

      Q3:关于怎么延长专利的保护周期,能否举例具体讲解?

      因为我所在的先健科技是做植入医疗器械,这一块的产品研发模式有点类似药品,方案定型之后,要经过动物实验去证实它的安全有效性,动物实验OK之后,然后上人体进一步证实安全有效性,最后拿到注册证才能上市,这意味着产品开发周期非常长。那在产品开发周期非常长而专利的保护期限又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该怎样去延长专利的保护期限?

      首先要分析自己的产品或者技术方案有多少个可专利点,并检索判断单独申请各个可专利点的授权可能性,对于授权可能性非常高的单个技术点,就可以先去申请专利,同时一个产品必定有很多技术点,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去申请这些可专利性非常强的技术点。

      举个例子,一个产品有10个可以授权的技术点,那这10个技术点并不需要同时去申请,而是今天可以丢一个出去,明年再丢一个出去。如果每一个技术点都能保护到产品的话,那么专利的保护期限实际上是以最后一个丢出去的专利再加20年来算的(如果是申请发明专利)。这就是延长专利保护周期的一种类型。

      另外一种可以参照药品的方法,我可以首先给一个范围比较大的,比如说一个药品的化学通式出去,然后利用专利申请把这个最大的范围圈起来,后面可以逐步细化,比如说我在隔年或者在什么时候选择时机选择某一个组合物的具体种类,参照我刚才说的第一种情况一样,再去申请一些专利出来,形成一个专利网络。

    反垄断时机.png

      Q4:从问题出发系统性进行技术分解建立因果关系,在实操过程中先健会运用TRIZ中的因果分析吗?

      关于这个问题,坦率来讲,我们目前是没有用TRIZ这个方法来进行因果的分析,我们在顾及专利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遇到了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哪些?又有哪些是可行的?

      我们也会对一些没有应用到自己产品上的技术方案来申请专利,这就涉及到我在课件里面讲的外围专利的申请,更多要考虑到可行性的问题。如果说申请一个专利,自己公司不用,竞争对手明显也不会用的话,那申请专利的价值确实不大,就有点类似于同行经常讲的,垃圾专利。

    反垄断策略.png

上一篇: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已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