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商标】中原大地又一食用菌强县正在崛起

时间:2018-06-21

    清丰县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辖6镇11乡,503个行政村,总人口70万人,总面积8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万亩,是全国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县、中国白灵菇之乡、中国(中部)家具产业基地。清丰食用菌种植始于上世纪80年代,几十年来通过政府不断引领创新,食用菌由一个科技示范项目发展成为富民强县的朝阳产业,特别是2016年以来,清丰县将食用菌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创新实施“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使食用菌产业得以迅猛发展,进而成为中原大地上又一腾飞的蛟龙。

    一、清丰食用菌产业发展历程

    清丰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体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2年—2010年,群众自发分散种植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稳步推进。2005年“珍稀食用菌产业化开发”作为科技富民强县重点项目得到科技部、财政部的资金支持,县委县政府整合科技、农业、发改、财政等资源,强力推进,食用菌逐步成为富民增收的朝阳特色产业。清丰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县”。

    第二阶段:2011年—2015年,食用菌种植向集约化、工厂化、周年化转型发展。扩容增量、提质增效成为发展趋势,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异军突起,建成了全省最大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清丰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中国白灵菇之乡”、“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

    第三阶段:2016年以来,创新实施“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政府强力推进,食用菌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全产业链逐步形成闭环,向全国食用菌生产强县稳步迈进。清丰县被省食用菌协会评为“河南省食用菌生产先进基地县”。

    目前,全县已建成标准化示范基地65个,建成标准菇棚1.2万座,全县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1500万平方米,年产菇25万吨,实现综合产值20亿元;培育龙丰实业、瑞丰农业、科丰菌业、新丰生物等“丰”字头工厂化生产企业10家,工厂化生产企业占全省40家的1/4;培育大汉食品、龙乡红食品、桃园建民、春韵食品等加工企业6家,开发烘干品、盐渍品、清水类、休闲类、调味品等30余个;打造了“清丰白灵菇”、“林中鲜”、“龙都”、“幸福365”、“三农科丰”、“顿丘菇娘”等品牌20个,其中“清丰白灵菇”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食用菌种植为精准扶贫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清丰食用菌产业发展成效

    (一)一乡一品、多菇类并重、差异化发展取得新成就

    在全县17个乡镇中,引导建成马庄桥镇鸡枞菌、阳邵乡平菇、高堡乡双孢菇、大屯乡香菇、城关镇羊肚菌、固城乡大球盖菇等“一乡一品”的食用菌特色小镇;推广种植白灵菇、金针菇、杏鲍菇、海鲜菇、蟹味菇、白玉菇、秀珍菇、羊肚菌、黑皮鸡枞、大球盖菇等新品种18个,其中工厂化品种6个,实现了多菇类并重,差异化发展。

    (二)生产工厂化、基地园区化,取得重大突破

    工厂化生产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大力开展工厂化菌棒生产,为种植户提供成品菌棒,降低投入成本,确保节本增效,实现了自身生产全自动化与菌棒工厂化并重。基地建设成方连片、统一标准、精准化生产、园区化管理,取得重大突破。

    (三)科技兴菌、创新驱动,取得显著成效

    种植模式不断创新,生产技术日趋完善,先后引进示范工厂化生产、仿野生栽培、反季节种植、日光温室种植、温棚立体种植、拱棚种植、林菌间作等新模式7种;研发推广工厂化生产技术、层架式立体栽培技术、反季节栽培技术、林菌间作技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废料再利用技术等新技术15项。特别是林下食用菌种植,在阳子公路两侧建成占地2300亩的阳子菇菌示范带,走在全省前列。

    (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初见成效

    清丰食用菌种植的迅猛扩张,带动了产品加工、原辅材料、塑料包装、冷链物流、电子商务、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增加就业岗位5万多个,实现了一二三产的有机融合发展。

    三、清丰食用菌产业发展经验做法

    (一)领导重视,强力推进产业发展

    全省首家创新实施了“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制定出台《清丰县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清丰县关于推进“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的实施方案》、《清丰县2018年“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实施办法》等系列激励政策,按照“党建作保障、政府作引导、公司作龙头、基地作示范、贫困户作股东、种植户作产业”的思路,聚集整合各生产要素,创新运行机制,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辐射带动贫困户10000余人脱贫增收,取得了“贫困户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增速、支部战斗力增强”的“四增”效果。在县食用菌办公室原5名编制的基础上,新引进高学历人才4名,9名专业技术人才,全部大学本科学历,其中副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2名、初级职称2名、研究生1名,技术力量强劲。强化企业菌种生产技术人员和检验技术人员的培训与管理,连续两年组织龙丰实业、业丰实业、平原食品、华丰生物、瑞丰生物等6家企业参加省农业厅资质培训,取得菌种生产资质22人,菌种检验资质13人,确保了菌种生产质量,从源头上抓好了防范防控。

    (二)龙头带动,推进产业节本增效

    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对龙丰实业、瑞丰农业、科丰菌业、新丰生物、华丰生物、兴建菌业、大汉食品、桃源建民等20多家龙头企业在资金、项目、人才、用地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千方百计促其做大做强,增强企业示范带动能力。引导企业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开展工厂化菌棒生产,按照“公司生产菌棒+农户生产管理+公司回收产品”的运作模式,帮助种植户规避前期投资风险,实现节本增效,可持续发展。

    (三)市场拉动,发展壮大产业规模

    采取在省内外大型农批市场设立商铺、设立超市专柜、社区便利店、百度营销、电子商务等方式,通过线上线下广泛宣传推介清丰食用菌产业和产品,畅通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拉动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壮大食用菌协会、营销协会、中介服务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等销售团队,整合各种优势资源,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扩大市场销售空间。大力宣传挖掘食用菌餐饮文化,积极倡导“一荤一素一菇”健康营养饮食理念,引导建立一批蘑菇酒楼、菇菌火锅等新兴餐饮模式,全力打造餐桌经济,拉动市场消费。

    (四)科技推动,提升产业生产水平

    大力实施“科技兴菌”战略,组建成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众创空间、产业技术联盟等科技服务载体7个,围绕新品种引进培育、新技术集成研发、新模式示范推广、关键技术攻关、技术培训等开展配套攻关,取得科研成果、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知识产权200余项,引进研发与推广新品种18个、新模式7种、新技术15项。特别是示范推广了林菌间作技术,起到了“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生态效应,有效的解决了林地资源闲置和菌地矛盾,促进了生态循环经济发展。

    (五)服务驱动,推进产业持续发展

    聘请省内外10名食用菌知名专家为技术顾问,整合本县技术人才资源,组建成立食用菌专家服务团,针对各乡镇示范基地建设、经营模式、品种选择、茬口安排、标准化生产等关键环节开展专题技术培训,把课堂办到蘑菇棚、生产一线,为每个园区或基地培训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每个种植户家庭一个技术上的“明白人”。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与科研院所联姻、开展信息交流与协作,信息互通,聚力发展。利用电商平台、清丰网、百度、中国中部食用菌信息网等网站媒体,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宣传推介清丰食用菌产业。协调农行、信用社、商业保险等金融保险部门提供灵活多样的信贷保险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上一篇: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已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