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申请量再创记录 申请量超美日韩之和

时间:2018-12-10

    近日,有消息称,中国知识产权申请量再次蝉联全球第一,创纪录般达到138万件,超出美国、日本、韩国专利申请数量之和。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下称《指标》)年度报告称,2017年全球共提交了317万件专利申请,连续第八年实现增长,涨幅为5.8%。而这其中,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多,达到了创纪录的138万件。排在中国之后的是美国(60万件)、日本(31万件)、韩国(20万件)和欧洲专利局(16万件)。

      据了解,2017年,中国改进了汇编专利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数据的方法,仅计算已支付申请费的申请。在新的统计方法下,中国的知识产权申请量仍保持全球第一,其中,国内专利、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等各类知识产权的申请量都位列世界第一。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对此评价称,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专利制度从无到有,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短短几十年中,中国从无到有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鼓励本土创新,并加入了全球知识产权引领者的行列,如今正在推动全球知识产权申请量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亚洲作为专利申请最活跃地区的地位得到了巩固。2017年,亚洲各主管局受理的专利申请占全球申请总量的65.1%,相比2007年的49.7%增幅显著。报告称,这主要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

      从各项数据看,中国确实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作为目前世界第一大知识产权局,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申请活动数量最多。

      《指标》指出,在外国提交申请(在外国提交申请,表明希望向新的市场扩张)方面,中国的向外申请量增幅为15%,远远高于日本(+2.1%)和美国(+2%)。

      在商标专利方面,2017年全球约有4320万件有效商标注册——比2016年增长了9.7%,其中仅中国就有1490万件,其次是美国的220万件,日本的190万件,印度的160万件。

      在工业品外观设计上,2017年全球共提交了约945100件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亚洲各主管局占全球所有外观设计申请的三分之二以上(67.9%)。全球范围内的有效工业品外观设计注册总量增长了5%,达到了375万项。其中,中国约有146万项(占世界总量的38.9%)。

      在创意经济方面,11个国家涵盖三个部门(贸易、教育与科学、技术与医疗)的出版业收入达到2480亿美元。中国的净收入最高(2024亿美元),其次是美国(259亿美元)、德国(58亿美元)和英国(47亿美元)。

      2018年上半年,中国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拥有量稳步提升,发明专利授权和拥有量中,国内所占比重稳步提高,分别达到78.8%和69.0%。

      而在专利数量上的不断刷新和质量改善的背后,是中国正处在向科技大国、科技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国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持续投入,使得中国的专利申请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2000-2017年,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支出从12.8亿美元增加到286.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0.1%,位列世界第三。

    u=739243210,600757988&fm=11&gp=0.jpg

      但另一方面,中国在知识产权上的“短板”也变得愈发突出:数量上的优势还并未完全体现在质量上。

      以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发布的《人工智能技术专利深度分析报告》(下称《报告》)为例,《报告》对人工智能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和在我国的专利申请数据进行了分析后发现,在申请总量上,中国处于领跑地位,但在高质量、高价值专利方面,还和美国、日本存在一些差距。

      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量上,排名首位的中国专利申请量为76876件,略高于美国的67276件,排名第三的日本有44755件。在主要专利权人申请量方面,百度和IBM分别占据了中美两国的榜首。百度近几年专利申请量迅速上升,大幅超过其他申请人。

      但从PCT(《专利合作条约》)申请的数量来看,在人工智能领域,美国仍然是技术输出的领头羊,并且其申请量占到总量的41%,日本位列第二,占比为14%。中国虽然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活跃,在国内的专利申请数量激增,但是PCT申请的数量相对较少,仍然没有形成较大规模性的技术输出。

      有评论人士称,制约中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研成果的转化不畅,中国亟需在专利发展快车道上补短板。数据表明,与国家巨大的科研投入相比,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目前仅为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而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保持在50%—60%。

     


上一篇: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已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