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参品牌虽多但无中国驰名商标 一直都是“替身”的命

时间:2020-10-14

    又到了一年进补季,海参无疑是岛城许多市民进补的第一选择。12月3日,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北...您还可以阅读:   驰名商标

    青岛海参品牌虽多但无中国驰名商标 一直都是“替身”的命

      

    又到了一年进补季,海参无疑是岛城许多市民进补的第一选择。12月3日,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北方海参主产区之一的青岛,海参质量闻名遐迩,不少知名品牌都前来这里收货,即墨海参苗更是受到全国海参养殖户的欢迎,但等到进入市场,很多穿上了辽参的“马甲”。育苗水域样样行,质量产量都不错,而说起海参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本地海参面临空白的尴尬。

      探访

      青岛海参店遍地开花

      “长岛海参”、“正宗辽参”、“威海海参”……在岛城,无论主干道还是小巷里,打着这样牌子的海参店随处可见。市民张玲告诉记者,就在今年,她家周围就开了至少三家海参店。

      12月3日,记者来到了南山水产品批发市场,这里集中着大量的海参专卖店,粗略数了一下,记者发现在短短的300米,就有五家店铺有海参在出售。

      据崂参坊海珍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曲建交介绍,青岛的海参产业起于本世纪初。“辽宁更早一些,但之后,青岛的海参店发展势如破竹。”他告诉记者,目前,据不完全统计,青岛市内的海参专卖店已过百家,加上大大小小的海参柜台和散户,目前青岛全市经营海参的,保守估计也有三百家。

      一问卖的多是外地海参

      在青岛这三五百家中,不少都挂着“辽参”的牌子。张玲所说的三家海参店,有两家都称自己出售的海参有产自辽宁大连海域的辽参,质量非常好。而家住市北台东六路的周强更是纳闷:“上个月我朋友来,想带点本地海参回去,可在南山市场找了半天,都说是产自辽宁的,为啥这里买不到青岛的海参呢?”

      青岛也并非没有优秀的本地品牌,比如崂参坊、海福康、帝一铭、尊品、海滨小金等等。然而,与威海好当家、烟台东方海洋和大连棒棰岛相比,咱们青岛海参品牌还没有成熟到可以与之分庭抗礼的程度。

      “在北京,辽参就是标准。”在采访中,青岛海福康海珍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宝德告诉记者,每次去北京考察,都会深感鲁参在外地的“无人问津”。“到了北京市场上,鲁参没有优势,人家不认。”尹宝德说。到广州、深圳考察,酒店养殖池里明明放的是崂山海参,但产地却写的是“辽宁”,这对于经营海参多年的青岛养殖户而言已经屡见不鲜。

      “他们的海参,很多都是收购的,单纯靠养殖基地的根本满足不了需要。”在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青岛经销商告诉记者,大连一中国驰名商标拥有者,海参不少都是从青岛收购的。而养殖海参10多年的崂山区海参养殖户老陈,也会将自己产的海参卖给辽宁的商家,成为了辽参,“钱大都让他们给赚去了。”

      品牌虽多但无中国驰名商标

      与海参店迅猛势头相比,青岛海参品牌化发展的势头似乎逊色了一些,在2011年山东省认定的著名商标中,青岛海参品牌有“琅琊台”和“海滨小金”,2012年山东省著名商标中,青岛海参品牌只有“尊品”1个。而通过中国驰名商标网站查询,记者发现,青岛本地的优秀品牌与中国驰名商标无缘。而2011年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大连海参有2个品牌入选,2012年的中国驰名商标大连海参又有2个品牌入选。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都有了中国驰名商标的称号。

      “青岛拥有全国最多的水产专家,海参养殖开始早且育苗技术非常成熟。但是现在,最早养海参的地方,却让人家大连抢了风头。”曲建交本是地地道道的青岛崂山养殖户,育了多年海参苗的他,最终决定自己面向终端开门店。

      就在不久前,崂山区一位养殖户张先生与记者分享了一份2012年中国海参品牌消费者认知度排名。记者注意到这份报告出自中华经营智慧论坛“海参产业”会议,是由课题组专家组历经四个多月时间,调查了全国20多个城市的8000多名海参消费者,总结分析出的。中国海参品牌消费者认知度排名上,海参品牌的前五名分别为獐子岛、好当家、晓芹、棒棰岛、东方海洋,在前十名也没有一个青岛品牌。

      市民买海参价格不是最重要

      “把青岛海参打成辽宁海参,这价格可是能长好几倍的。”青岛市市场经济研究会会长尹焕三告诉记者。

      而且,对购买海参这种高端消费品的消费者来说价格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买海参,大钱都花出去了,谁还在乎便宜那点小钱,宁可多掏钱也得买好的。”家住八大湖小区的王阿姨在采访中的这句话,说出了不少青岛人买海参的选择。“我们也不知道怎么选,只能看哪个是品牌。”王阿姨说,这样拿回来,不管是送人还是自己吃,都图个放心。

      不仅仅是海参,还有鲍鱼。市面上,尤其是外地的酒店里不少辽参、辽鲍都是青岛的“娃”,变身成“贴牌货”后,不仅身价上有所上升,更是好卖了不少。“有时候我们真很眼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鲁参经销商说。

      问诊

      养殖场小而散,规模难扩张

      “其实咱们青岛的水质好,尤其是崂山、胶南等海域育苗非常适合,因此苗种质量很高。”曲建交介绍。然而,养殖户们却面临着海域资源的限制。不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制约青岛海参产业发展的一大原因就是各家养殖场小而散,无法形成集聚效应。

      据山东省相关部门的公开数据,2010年,烟台海参年出苗就有20亿头以上,养殖面积达到30万亩,而在青岛,目前海参养殖面积达6.7万亩。

      而据了解,海参企业中,威海的“好当家”拥有着约3万亩的养殖海域;大连的“棒棰岛”大约有2万亩,但在青岛,养殖面积很少过万亩。“说白了还是没有钱,没有钱就不好做大做强。”尹宝德告诉记者,这些全国知名的海参企业,都有着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形成了良性循环。

      没资金缺勇气,经营不给力

      曲建交告诉记者,海参产业包括研发、育苗、养殖、加工、渠道、终端和品牌等环节。由于有好的苗种,青岛在海参的产业价值链的前端,已经占据了很多的优势。“海参又是一种初级加工的产品,加工环节的附加值并不高。”他说,我们现在的薄弱,主要集中在渠道、终端和品牌。

      “没有闯出去的资金,没有闯出去的勇气。”一位曾经在威海一家海参企业供职的业内人士评价青岛当地的海参企业。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青岛,靠海吃海的养殖户扩大规模后投入终端市场,在资金和观念上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盘子大无领头,行业组织缺位

      2007年,“大连海参”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就意味着大连海参企业已经开始以整体的产业集群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在商会的扶持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大连市8家海参企业产品先后通过政府渠道进入北京市场,大连海参在北京市场美誉度不断提升,推动产品销售数量和金额大幅增加。

      目前,大连的海参产值已经从协会成立之初的十几亿元产值到如今年产业值近百亿元,几乎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抱团发展的理念无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比之下,青岛的海参企业就没有那么有福气。“企业之间交流得不多,与外界交流的也有限。”那位曾经在威海一家海参企业供职的业内人士介绍,在威海,政府和相关组织是会出钱给海参企业做广告的,但在青岛目前还没有听说这样的事情。

      支招

      生产加工不妨尝试“透明化”

      尹焕三认为,青岛海参产业要取得长久的发展,迫切呼唤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青岛本地的海参品牌,都是靠着个人成长起来的。”尹焕三认为,这种单打独斗的环境,对海参产业整体发展是不利的。

      由于总是独立作战,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不少品牌发展的思路还没有那么清晰,目标市场也并不太明朗,“有的海参企业有"甘拜下风"的感觉,在市场上不太自信。”尹焕三呼吁,这个行业需要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不是靠一家企业两家企业做大做强就可以的。作为青岛渔业的一大特色,在蓝色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更应该投以更多的关注。

      良好的外部环境


    好听商标网在此声明:该文章内容转载自网络,目的是服务于好听商标网用户,让其获取更多更全的关于商标知识与信息。享受更优质的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并饱含敬意。若有不妥,请联系告知修改或删除,谢谢。